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 标题:戈尔·萨尔基相:我对中国学习的主要建议是尽快去中国。中新网记者 徐晶 亚美尼亚埃里温布里奥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戈尔·萨尔基相(又译戈尔·萨尔基相)认为,亚美尼亚与中国在文明对话领域保持着积极接触,中国研究在亚美尼亚不断增多。 “我对中国研究的主要建议是尽快去中国,然后就会鼓励你继续学习。” 2025年10月14日,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上海开幕。图为外宾在认真聆听会议发言。中新网记者 贾天勇 摄 戈尔·塞格桑受邀出席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。会议期间,他接受了China N的独家专访ews Service的《东西方问题》分享了他对世界中国研究的看法。他建议他的学生都去中国学习,即使他们只选择在中国学习3个月或6个月的课程。戈尔·塞格桑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。那一年,他考入吉林大学,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。 “我到中国后的第一反应是‘中国很大’。”在吉林大学学习期间我感到温暖和安全。” 2015年4月,戈尔·塞格桑正式担任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。在他的推动下,汉语正式纳入国家主体教育课程体系。塞格桑将孔子学院视为促进亚中文化交流与对话最活跃的平台,希望通过深化文化交流,继续推进亚美尼亚孔子学院本土化进程。 2021年,他录得大连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。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亚美尼亚的中国研究专家之一。近年来,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“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哲学的关系”。 2025年10月18日,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在北京大学百年报告厅广场开幕。图为亚美尼亚摊位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。中新网记者 王子茹 摄 “中国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对现代化内容的认识,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。”塞格桑表示,中国的现代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,使中国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家。中国的现代化也为世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新的机遇和路径。他认为,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、最复杂的社会进程。它需要具有综合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愿景的系统性社会计划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融入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。 2025年7月26日,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。 l 显示每日机器人分布信息。中新网记者 唐彦军 摄 多年来,戈尔·塞格桑通过翻译经典、编写出版物、组织会议等方式,推动中国相关研究在亚美尼亚传播。他翻译出版了亚美尼亚文版《老子》,帮助当地民众、学生和汉学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。他还在脸书社交平台创建相关公共主页,不断更新中国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外交等领域成就,成为亚美尼亚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。以及当代中国。 2025年,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亚美尼亚《中国研究》研究年刊,系统整理和传播相关学术成果,为亚美尼亚中国研究提供专业出版平台。 “我参加中国研究会议期间,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向我们提交论文。”戈尔·塞格桑说道。塞格桑告诉记者,亚美尼亚有一大群学习汉语的人,其中很多是年轻人。我想说的是,亚美尼亚的汉语研究发展还不是很完善,但我们正在与孔子学院等一些机构合作,提高和加强亚美尼亚的汉语教育水平。”采访简介:戈尔·塞格桑是亚美尼亚布里尤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,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。亚洲和中国之间的所有研究项目。他的工作重点是语言教学、文化推广和学术交流。作为孔子学院的主要管理者,他主导了许多重大文化活动,并参加了许多国际教育论坛,促进了亚洲与中国之间的人文合作。
东西方问题|Gol Segersang:我对中国研究的主要建议是尽快去中国
2025-10-31
